5月31日,由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举办的人工智能与国际精准传播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拉开帷幕。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宁夏大学的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首批14所联合高校代表,中央媒体、中央企业、智库、高校等国际传播各领域专家,以及中宣部国际传播局、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等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树庭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懿主持。
张树庭在致辞中对中宣部、教育部的指导帮助以及各兄弟院校的密切协作表示衷心感谢。他认为,基于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对新形势下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
张树庭表示,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心怀“国之大者”,努力建强教育领域服务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国家队。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作为有组织科研新平台和新型高校智库,有责任、有义务回答好时代之问、人民之问、行业之问。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聚焦国际传播前沿问题和基础命题发表真知灼见,持续做大做强跨部门、跨领域的有组织科研,推动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实体化建设走深走实。
▲ 杨懿主持论坛开幕式
主旨演讲
人民网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研究院院长唐维红认为,人工智能助力内容生产效能与传播量级提升,能为国际传播洞察受众、强化精准传播提供技术手段。媒体要着眼行业之变、格局事变,超前布局、创新实践,既要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又要拓展人工智能在国际传播中的应用场景,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形象的构建,并积极推进国际传播专业队伍建设,为国际传播事业不断注入新活力。
中建集团企业文化部副主任、融媒体中心主任周静表示,在数智时代讲好中国建造故事、赋能文明交流互鉴,一是要构建跨文化融合体系,突出“融”,让中华文化通过中国品牌创造性转化;二是要让中建故事走进海外民众心里,突出“准”,将价值传播通过企业实践落地生根;三是要提高企业品牌美誉度,突出“实”,以一流品牌服务海外高质量发展;四是要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突出“智”,把握人工智能科技革命浪潮。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赵磊表示,国际传播实践中要遵循国际传播规律,从三方面加强“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一是“倾听”不同意见、强调“反馈系统”的“双向传播”;二是就主权国家而言,国际传播的目标体系有形象优化、态度转变、秩序塑造三大目标,要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不仅讲好中国故事,更要讲好世界故事;三是要连接民生、连接民众、连接民心,推进新一轮“多峰结构”“多中心”全球化的构建。他认为,推进国际传播战略对接、项目对接、规划对接的同时,也需要推进智慧对接。
芒果TV执行总编辑吴位娜表示,芒果TV以文化为核、视听为媒、科技为艺,致力于用精品的视听打造出海的新路径,用国际视角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元素的国际化传达。一方面,芒果TV坚定文化自信、跨越文化鸿沟,以国际视角构建情感共鸣。《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两年通过有机地融入国际姐姐,使不同国家、不同风格流派的文化进行切割碰撞,用音乐串联起世界人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同愿景;另一方面,芒果TV注重创新视听技术表达、多元渠道放大国际传播声量。从热门内容直接输送、内容创制国际化、典型IP海外本土化、海外共研创制等层面为出海储备充足能源,芒果TV以国际表达让中国故事出圈出海。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认为,区域国别学要做到“爱国GUAN天下”:一是“观天下”,培养国民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二是“关天下”,关注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智慧;三是“管天下”,要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是“冠天下”,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传播能力的新型传媒人才;五是“贯天下”,坚持爱国与天下内在统一,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命运共同体意识。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杨宇军认为,西方主流媒体是我国开展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平台,应加强国际合作传播,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推进民心相通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建立外媒工作机制,针对不同特点的西方媒体采用灵活多样的策略,为有效运用西媒体创造良好条件;二是要持有包容鼓励的态度,提高与西媒打交道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与西媒沟通交流的能力素质。
中国传媒大学科学研究处、新闻学院、电视学院、传播研究院、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等职能部门、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以及国际传播白杨班师生代表参加论坛。
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工作推进会
主旨演讲结束后,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召开工作推进会。首批14所联合高校代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王维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赵曙光,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丁汉青,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滢,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方兴东,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吴世文,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昆,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钟智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林仲轩,云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廖圣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主任邓建国,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索格飞,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研究生教研室主任周丽娅就如何完善联合研究院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更好发挥联合研究院的核心功能展开深入讨论。会议由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懿主持。
国际传播核心议题深研会
下午,来自高校智库的专家学者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新闻与写作》《新闻传播学刊》Global Media and China等期刊编辑部负责人,围绕精准国际传播策略与路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国际传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三个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分议题一:精准国际传播策略与路径
召集人:郭晓科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主持人:刘俊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史安斌
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分委会主席、清华-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王维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
钟新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
李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传播规划局处长
张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党外交学院教授
徐薇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院长
周丽娅
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研究生教研室主任
高阳
云南财经大学中国品牌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文春英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
周亭
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艳秋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
分议题二:国际传播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
召集人:姬德强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
主持人:李蕾
《新闻与写作》副主编、高级编辑
宋小威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新闻传媒中心媒体处处长
孙兴杰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吴世文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赵永华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邓建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主任
虞鑫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舆论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索格飞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毓强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
李智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
分议题三:国际传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召集人:黄典林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传播研究院教授、Global Media and China编辑部主任
主持人:涂凌波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系主任、电视学院教授
张昆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院长
陈小波
新华社领衔编辑、南京传媒学院摄影学院院长
钟智锦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廖圣清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张莉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方兴东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
丁汉青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林仲轩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刘滢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曾祥敏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
摄影|申皓文 王韵琪 王澍哲
白杨视听摄影组
通讯员|徐 睿 王博麟 黄瑾楠等
原标题:《联合·深研|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举办人工智能与国际精准传播论坛》